首页图标 网站首页 歇后语 广告语 座右铭 流行语 口号大全 标语大全 对联大全 贺词大全 诗歌大全 名言大全 格言大全 谚语大全
高 频 推 荐
网站LOGO 当前位置 → 主页 > 好词好句 >

红军标语博物馆神秘的面纱:339条标语背后的故事

来源: 综合信息网 作者: 笑书 发布时间: 2011-06-29 23:30

  “打土豪,分田地”是红军标语博物馆展出的标语之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条标语曾在炎陵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许多地方流传。穿过历史的沧桑,历经岁月的磨砺,红军标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在炎陵得以大量保存,这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记者就带你走进炎陵,揭开这神秘面纱。

  张观怀是炎陵县档案史志局原局长,他介绍说,因为老百姓对红军标语的爱护,炎陵县至今保留有内容完整、自己清晰的红军标语339条。也因为这339条标语,组成了今天的红军标语博物馆,这是全国迄今保存最全的一个红军标语博物馆,也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进程中第一批标语。

  “为了保存这些标语,当时老百姓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张观怀说,“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炎陵人民与红军官兵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红军撤走后,人民群众在白色恐怖中保护红军标语,他们用石灰或泥巴把标语暂时掩盖起来,有的甚至做成夹墙,把标语藏在房子里,可谓费尽心机。”

  说到这里,张观怀讲起了保护红军标语的两个小故事:“赤”“白”标语战和拆屋迎宾。

  “赤”“白”标语战

  炎陵县城南桥组孙丰新家,原来是陈家祠堂,在祠堂外的照墙上写满了红军和白军(国民党军队)的宣传标语。其中有两条标语,经过多次改动。

  原来,红军攻取县城后,在墙上用土红写着:“优待白匪投诚的白匪士兵”。红军撤出县城后,白军占领县城,看见红军写的标语很有鼓动性。于是将标语中的两个“白”字用石灰水改成“赤”字,标语便成白军写的“优待赤匪投诚的赤匪士兵”。还在旁边加写了一条:“只杀赤匪匪首,不杀赤匪匪兵”。红军第二次打进县城时,见白军的做法很省事,于是又用土红色将“赤”字改成“白”字,除了恢复原来的标语外,将新加的标语改成“只杀白匪匪首,不杀白匪匪兵”。两个“赤”字,两个“白”字,红军改过去,白军改过来,变成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标语战。

  拆屋迎宾

  1951年8月19日,中央慰问团到酃县苏区慰问,消息传到了策源乡良桥村黄花垅刘山春老人的耳朵里。听说中央要来人,他连忙找来村里几个后生帮他拆除主屋外侧的一间茅屋。大家七手八脚把屋拆掉后,只见主屋墙壁上露出箩筐大的6个字“工农红军万岁”,落款是“酃县赤卫队”。原来,在当年白色恐怖下,刘山春老人为保护好这幅革命标语,就请人挨墙砌了一间茅屋,把标语遮盖得严严实实。这次听说来了中央贵客,他主动拆除茅屋,用保护了22年的红军标语迎接中央来的贵宾。

  就是因为炎陵偏僻,老百姓拼死保护,红军标语才得以这样完整的保存下来。“听说炎陵建了红军标语博物馆,我们特地从北京赶过来,主要是看看这些标语,感怀那时候红军与敌人作斗争的不易。”李先生感慨的说,“我们仨都是从北京赶来的,炎陵革命老区真不错,红军标语博物馆建的好。”

  来自宁乡的唐阿姨也好老伴来到炎陵,“主要是看看红军标语博物馆,带儿子来感受一下红色文化,让他真正理解红军的意义。”

  目前,红军标语博物馆开馆还不到一个月,每天都有上千人来参观,可见红军标语之魅力。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2 综合信息网(www.jintang114.org)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10049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