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标 网站首页 歇后语 广告语 座右铭 流行语 口号大全 标语大全 对联大全 贺词大全 诗歌大全 名言大全 格言大全 谚语大全
高 频 推 荐
网站LOGO 当前位置 → 主页 > 好词好句 >

苏区标语——中国共产党创新现代汉语语言艺术的主要典范

来源: 综合信息网 作者: 笑书 发布时间: 2011-09-09 19:21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简称“苏区”)的军民曾经粉刷和张贴过许多标语。这些苏区标语,用简洁明快的文字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起到了发动群众、壮大红军、瓦解敌军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创新现代汉语语言艺术的主要典范。


  


  语言艺术,是指不违反语言的文法、修辞、逻辑,创造性地应用语言而使人产生愉悦感受并带来良好接受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标语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语场(field)是公共场所,语旨(tenor)是公众,语式(mode)是书面语[1-1]。同时,标语大量采用易于大众接受的修辞方式,如拟声,拟人,排比,隐喻,回环等[1-2]。


  早期的中国革命深受十月革命道路的影响。因此,苏区的标语继承了俄文标语的语体特征。有研究者认为,俄文的标语是20世纪初期的语言产物,是十月革命带来的全新语言现象。其特点是:1.由中央和地方的党政机关拟定,具有权威性;2.被号召的对象是社会某个阶层,乃至全世界无产者;3.内容紧密联系党的政治任务、工作重心[2]。从中国苏区标语的内容和形式上看,除了无法辐射到全世界的无产者,其他各条都是符合的,说明苏区标语与苏联标语存在着源流关系。不仅如此,苏区标语又带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它结合苏区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避免苏联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所导致的实践失误。


  尽管苏区标语基本属于书面语言的性质,但是,它也吸收进大量的地方性、口头性的语言因素。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场合,经过标语的提出者和书写者的共同创作,苏区标语以灵活生动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不同的社会需求。


  语言艺术必须密切联系客观实际,才能真正做到与实践互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语言艺术所遵循的这一根本原则,正是苏区标语能够发挥独到作用的关键。


  苏区标语的感召力量、鼓舞力量、信服力量,来自于它所内涵的马克思主义真谛、它的提出者代表人民利益的自觉行动,以及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就外在形式而言,苏区标语因其涵义简明扼要、语句铿锵有力,同农村中最常见的公共文本——对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近代的选拔性科举制度,更多地造就了民间知识分子。借助科举平台,他们学会了雕琢词汇和排练语句。作为传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年来临之际,他们拟就寄托人们期望的对联,也为标语的广泛应用准备了人文土壤[3]。事实上,标语与民间盛行的对联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常常以两两对照的形式出现。有的标语干脆就是对联[4]。


  一般来说,“标语出语平易,但往往是精绝醒目的事实或者道理的浓缩,因而具有特殊的渗透力与鼓动性。”苏区标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目的和任务结合起来,准确地、生动地运用民众易于且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所以,对于白军官兵来说,他们清楚地知道眼前的标语是宣传,但是要做到完全不为所动并不容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标语的特殊语言魅力所致[4]。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2 综合信息网(www.jintang114.org)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10049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