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标 网站首页 歇后语 广告语 座右铭 流行语 口号大全 标语大全 对联大全 贺词大全 诗歌大全 名言大全 格言大全 谚语大全
高 频 推 荐
网站LOGO 当前位置 → 主页 > 好词好句 >

佛教日常生活用语

来源: 综合信息网 作者: 笑书 发布时间: 2016-02-17 10:15

   从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佛教文化无时不刻不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对汉语的影响和贡献也是巨大的,我们在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时,其实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说:“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其中源于佛教的成语,几乎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一说话,就可能用到与佛教相关、来源于佛教的词语,这些词语已经深入到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已经融入中国人的骨髓当中,随着不断的变化,一些词语已经失去了原来佛教里的含义,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语。

  源于佛教的日常生活用语:

  1、“世界”一词来源于佛经,并非现代名词,追溯其源头乃出于佛教

  “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言。

  2、“实际”一词是佛教语,指“真如”、“法性”境界。犹言实相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惟独如来证实际法戏论永断,名为涅盘。”晋王羲之《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实际以无际可示,无生以不生相传。”《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证不可说之实际,解不可说之法门。”作为佛教术语,真如法性为诸际极,故曰实际。又极真如之实理,至于其穷极,谓之实际。最胜王经一曰:“实际之性,无有戏论。”智度论三十二曰:“实际者以法性为实证,故为际。(中略)善入法性,是为实际。”大乘义章一曰:“实际者,理体不虚,目之为实。实之畔齐,故称为际。”唯识述记九末曰:“无倒究竟,无倒所缘,名为实际。”

  3、“智慧”一词是梵语“般若”(音bo-re)的意译

  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神通能动于十方,智惠广弘于沙界。”

  4、“缘分”,亦作“缘份”

  是中国文化和佛教的一个抽象概念,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由于以往因缘致有当今的机遇。《辞海》解释“缘分”是因缘、机缘,指出“缘”为梵语,经典解释为“原因”,它常常和“因”一起合称为“因缘”。

  5、“刹那”来自梵文ksana,刹那是算数譬喻所不能表达的短暂时间

  佛教经典《仁王经》中提到:“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算得事相的生成消灭率为每秒216,000次,或说每次生灭约4、6微秒;和目前科技所能达的飞秒时间尺度相比,或者和物理理论上真空涨落的时间尺度相比,也算是相当大的。“刹那”一词传入中国后,口语中具体长度逐渐淡化,仅用来说明短暂时间,犹“一瞬间”。如果“刹那”用一定的时间量词换算,一刹那是十分短暂的时间,大约是照相机快门百分之一秒的速度。

  6、“顿悟”是佛教术语,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

  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指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7、“现象”在佛教里是谓神、佛、菩萨等现身于人间,也称“显像”

  比如观音现象、菩萨显像。《西游记》第十一回:“五祖投胎,达摩现象。”就是现出身形的意思。现在已经逐渐演变出许多其他的意义,比如现在指事物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的内在联系性和客观形式。

  8、“过去”原是佛家语,指前生

  现代汉语的“过去”是“从前”的意思,不再有佛教的含义了。

  9、“有情”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

  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的生物。其他如草木金石、山河大地等,则称“无情”,有情与无情合起来是佛教对世界的总概括。“有情”现在指男女互相倾慕的感情,或者也指人与人之间普通的感情

  10、“平等”是梵语的意译,亦译作“舍”,意指无差别

  指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平等”现代意思是指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本师留度门,平等寃亲同。”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

  附:佛教日常生活用语名词解释

  1、居士:在家学佛的人。

  2、老衲:老衲为年长比丘谦称。衲指衲衣,僧众着衲衣而自称老衲,即老僧之意。

  3、结缘:佛教以供养佛、赞叹佛法等信而顺的善事为“缘”。经过佛法教化而向善,顺从佛法则为顺缘,顺缘即善缘。结缘一般即彼此交结善缘之意。

  4、挂单:行脚僧人在寺院里暂时居住。

  5、小尼:年龄较小,出家时间较短之女尼自称。

  6、不慧:僧人表示谦虚的自称。

  7、打坐:跏趺而坐,有单盘、双盘等坐法,一般指坐禅。

  8、过堂:早上中午上斋堂,按规定举行仪式后用饭,叫做过堂。佛教有“过午不食”的习惯,即使用晚饭,也不举行仪式,所以晚饭不叫“过堂”。

  9、朝山:朝拜名山大寺,进香拜佛祈愿。

  10、圆寂:“圆”是圆满一切功德,“寂”是寂灭一切烦恼。一般指僧人过逝。

  11、弟子:意为从师受教者。僧人对师自称。

  12、开示:禅师法师指导参禅习法者的讲话。

  13、贫僧:为僧侣自谦称之词。又为贫道、乏道。与“拙僧”同意。

  14、小僧:年龄较小,出家时间较短之僧人自称。

  15、供养:供养原指向佛、法、僧、父母、亡者供给食物、香花、衣被、幡盖、医药、房舍、伎乐、甚至善于听闻赞叹礼敬佛法、证入真理、发自利利他菩萨心等均属供养。

  16、早晚功课:汉传寺庙的日常法事,内容包括唱诵顾密经咒、偈赞、礼拜、回向等。

  提起佛教文化,许多人觉得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彼岸世界,与现实人生了不相关。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佛教不可分离,简直如空气一般。佛教自2000多年前由印度传入中国,经2000多年浸润碰撞,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汉语句法的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其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很多日常习语皆来自佛教文化。

上一篇:传统书信用语
下一篇:廉政段子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Copyright @ 2011-2022 综合信息网(www.jintang114.org)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1004943号-1